为了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学院于10月12日下午在机械馆J3报告厅举行了师德专题讲座,受邀主讲人逯宝峰做了题为《热爱是最有力量的成长》辅导报告。学院党委书记蔡星周主持会议,学院教职工120余人参加了学习。
讲座以讲述逯宝峰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开场,引发大家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做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给学生正能量的老师?围绕这些问题,从“热爱”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师的力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与参会教师分享了一些个人感悟。

会议现场
讲座中强调,“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以知识、技能、价值观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结果是所有参与这个过程中的人都会获得快乐与幸福,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使学生学会自我的认知,让学生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以及使学生关注自然和生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知识、技能、阅历、人格、学生评价、同行口碑、社会影响力及总体形象形成的品牌力量是大学教师的内在力量。知识是内功心法,技能是外在招数,阅历是江湖经验,人格是魅力根源,学生评价是潜移默化,同行口碑是舆论氛围,社会影响力是日积月累,总体形象是无形力量,品牌力量是相信。教育背景、职业经历、院系平台、学校品牌、时代需求与社会认知综合形成的影响力是大学教师的外部力量。
在分享个人感悟时,逯老师指出:真的要想明白,为什么来做老师?工作时要么按部就班,要么潇洒快乐,千万别纠结。时刻要想学生付出了什么,得到什么了?没有差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但不平均分配你的爱。讲台是根据地,社会是大舞台。用成年人平等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交往。课堂是起点,就业是重点、认同是难点、幸福是终点。沟通内容、形式与媒介都很重要等
讲座幽默、诙谐,充满激情和正能量,也体现了主讲人逯宝峰老师对职业、院系、学校、学生等方面的情怀,触碰了在场教师的灵魂,使大家深切感受到热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强大的力量,对广大教师的职业认知和教书育人方法有重要教育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