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ENGLISH
首页
通知公告 +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燕赵科学论坛”机械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日期:2020-12-07 点击:

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在“十四五建议”中对我国新时代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后疫情时代的国内外环境变化亦带来系列挑战与机遇。为把握机械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迎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对学科发展的挑战,助力河北省智能装备制造快速发展,由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主办、燕山大学承办的“燕赵科学论坛”机械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研讨会,将于2020年12月12日在燕山大学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机械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深化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迎接智能制造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我国机械工程学科良好发展机遇,推动河北省机械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 

专家简介

报告1:生物制造的一些探索

杨华勇 院士,浙江大学

杨华勇,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88年获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及控制分会荣誉主任,《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工程设计学报》主编。

在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和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形成了“理论-元件-系统-装备-应用”完整的技术路线,对我国机电液装备的自主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方向还包括智能制造和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二等奖(排1)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5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9月入选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奖,并获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2017年度约瑟夫.布拉马奖;2018年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1)。2019年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创新大奖。

报告2:摩擦学与机械表面界面科学的发展

田煜 教授,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Journal of Bio & Tribo- Corrosion》主编,《Friction》编委,《Biotribology》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获温诗铸枫叶奖-青年学者奖。

报告3:机械设计方法学前沿与发展

姜潮 教授,湖南大学

姜潮,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核装备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担任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协会(ASSMO)执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委会副主任等,担任IMech,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s & Materials in Design,《固体力学学报》等10个国内外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研究方向为复杂装备可靠性设计理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防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

报告4:机械学科成形制造基础研究发展报告与思考

詹梅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精确塑性成形研究团队带头人。

报告5:航空航天高性能轻合金构件的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激光增材制造

顾冬冬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顾冬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基础科研与人文社科处处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Fraunhofer激光技术研究所洪堡学者。研究领域是高性能/多功能金属构件激光精密增材制造。担任美国激光学会会刊Journal of Laser Applications副主编,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助理主编,Additive Manufacturing、Applied Surface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5本SCI期刊编委,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德国洪堡基金会Fraunhofer-Bessel研究奖、德国科学基金会Mercator Fellow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报告6:大数据驱动的机械装备智能诊断

雷亚国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雷亚国,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国际工程资产管理学会会士(ISEAM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IEEE TIE、MSSP等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机械系统建模与动态信号处理、大数据智能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机械装备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以唯一作者出版英文专著1部,并获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观礼。

报告7:液压静音传动

邹俊 教授,浙江大学

邹俊:男,工学博士,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等研究工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金、银奖各1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

报告8:机械仿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梁云虹 教授,吉林大学

梁云虹,1979.07,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仿生国际合作基地副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航天与机械学院访问学者。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留学基金委“未来科学家”项目获得者、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精英培养计划获得者、吉林大学培英计划获得者。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理事、吉林省增材制造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数字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智能材料与柔性机器人设计及制造、仿生轻量化结构设计与制造、仿生3D与4D打印技术等

近年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grgy、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出版 《仿生学导论》、《耦合仿生学》专著2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和公开发明专利16件,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1))。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5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项目、国防装备预研教育部支撑技术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子项2项、军委基础加强项目、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先进制造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项等。

报告9:机器人机构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丁华锋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德国洪堡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理事,《机械工程学报》董事,《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委员,《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任国际机构学顶级期刊《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及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sm and Robotic Systems》副主编,多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并做大会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
2020年12月7日

0335-8057031

0335-8074783

mec@ys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公众号
国家冷轧中心公众号
燕大液压公众号
燕大锻压公众号
燕大机电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