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ENGLISH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2025级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
日期:2025-09-25 点击:

9月24日,机械工程学院2025级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在“寓见风华”一站式学生社区温情启幕。2025级新生辅导员孙立达、常思雨与来自满族、蒙古族、回族等8个民族的16名新生代表齐聚一堂,以文化为桥、以交流为纽带,共话成长初心。

座谈现场

座谈会上,孙立达代表年级组向少数民族新生致以热烈欢迎。他强调,本次座谈会既是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搭建师生沟通桥梁、精准解决新生适应难题的务实之举。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辅导员重点询问了同学们在学业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惑,为后续开展个性化帮扶收集第一手资料。交流环节中,各民族学生代表依次发言,壮族同学分享了三月三歌圩的嘹亮山歌,蒙古族学生讲述了那达慕大会的豪情壮志,撒拉族新生则介绍了本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不同民族的风俗故事在现场交织碰撞,不仅让新生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认同。

参观长廊

座谈会后,在“寓见风华”一站式学生社区宣讲团成员焦夏丹的带领下,全体人员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长廊”。在第一站中国版图块前,立体版图模型清晰呈现了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焦夏丹庄重解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关联。

合影留念

沿着长廊缓缓前行,第二站的会议历程展板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脉络: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这一重大论断,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充分凸显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三大离不开”“四个共同”等核心理论展区,焦夏丹结合疫情期间各族医护人员并肩抗疫、乡村振兴中东西部结对帮扶等鲜活案例,生动阐释了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讲到“六个相互”时,她分享的少数民族群众亮明党徽助人的暖心故事,引发在场新生强烈共鸣。

此次座谈会与主题长廊参观活动,既是机械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也是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以“寓见风华”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平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各民族学子在燕山大学携手成长、共筑梦想。

0335-8057031

0335-8074783

mec@ys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公众号
国家冷轧中心公众号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燕大液压公众号
燕大锻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