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ENGLISH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第八期风华读书会
日期:2025-11-17 点击:

2025年11月16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在“寓见风华”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第八期风华读书会。本次活动以“致敬民族脊梁”为主题,通过沉浸阅读、分组分享、思想交流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书香中感悟科学巨匠精神,在交流中坚定报国志向。

沉浸式阅读环节,同学们通过阅读展开与科学巨匠的精神对话,在静默中汲取力量。学院为推进研究生“六个一”工程,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出资精选购买了《杨振宁传》《钱学森传》《陈景润传》《大国院士》等20余种记录中国科学巨匠和政坛伟人生平与精神的经典著作。同学们沉浸其中,在文字中追寻英雄足迹,于思考中感悟家国情怀。

沉浸式阅读现场

沉浸式阅读后进入交流分享环节,各团支部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专业与人生规划,分享阅读感悟,碰撞思想火花,将读书活动推向高潮,在交流中传承精神。

崔历杰同学以《杨振宁传》为切入点,分享了对科研精神的现代思考。他谈到,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在战乱年代的简陋条件下,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深耕理论物理,这份对真理的执着让身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者的他深受触动。“机械工程创新同样需要耐住寂寞,面对复杂数据和失败方案,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质变。”他特别强调杨振宁的跨界思维与家国担当,认为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创新勇气,恰好契合当下机械工程与多领域融合的发展趋势。而杨振宁晚年归国投身科教的选择,更让他坚定了“科研要对接国家需求”的信念,决心用专业知识助力制造业升级,践行新时代科技报国使命。

崔历杰分享

高颖杰同学带来《钱三强传》的深度解读,带领大家走近这位中国原子能科学奠基人。他详细讲述了钱三强远赴海外师从居里夫人、学成后毅然归国的故事,“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在当下仍具强烈感召力。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困境,钱三强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创建原子能研究所,用“科学报国”的赤诚诠释了科学家的初心。高颖杰重点分享了钱三强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甘为人梯”的胸怀。“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的治学准则,在当今学术环境中尤为珍贵;而他培养核科学中坚力量的育人理念,正契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求。“钱三强用一生证明,科学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真理,更在于用真理造福国家和人民。”这番话引发了支部团员的强烈共鸣。

高颖杰分享

李怀晓同学以《李四光传》为核心,生动还原了这位地质学家的报国之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李四光毅然舍弃海外优渥的科研条件与生活待遇,带着满腔热忱归国投身地质事业。他顶着风沙在荒原戈壁奔波勘探,钻研地质构造,最终用扎实的科学数据推翻“中国贫油论”,为我国石油资源开发筑牢根基,让科学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硬底气。”他坦言,读完这本书,自己更加明白“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意义,作为当代机械青年,将以李四光为榜样,在学习中坚守初心、勇担责任,他的分享也让在场团员对“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怀晓分享

李永磊同学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以王大中院士“方法论修炼的深度决定成就高低”的观点为切入点,分享对科学思维的感悟。他坦诚自己曾陷入“知识堆砌”的误区:“过去总以为学习就是收集文献、背诵公式,可面对实验难题时却手足无措。直到反复受挫后才发现,没有思维框架支撑,知识点只是零散的“沙粒”。”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转变过程:通过在阅读文献时审视研究方法、分析数据时梳理逻辑链条、遇到问题时训练批判性思维,逐渐实现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探索智慧”的跨越。他总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方法论才是核心竞争力。”

李永磊分享

尽管同学们分享的书籍不同,但都在英雄人物的精神谱系中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坐标:坚守、担当、奉献、创新。从杨振宁的跨界勇气,到李四光的报国坚守,再到罗沛霖的赤子初心,一部部传记成为连接青春与历史的桥梁,也让“国家需要”成为青年学子的共同选择。

本期风华读书会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阅读推广活动,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大课。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种子。通过重温科学巨匠们的峥嵘岁月,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决心。

未来,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以风华读书会等人文品牌活动为依托,营造更为浓厚的书香学院氛围,致力于培养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引导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0335-8057031

0335-8074783

mec@ys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公众号
国家冷轧中心公众号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燕大液压公众号
燕大锻压公众号
燕大机电公众号
燕大机械微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