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第五届“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成功落幕,该赛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办,江苏大学、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本届赛事于2021年11月4日启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展现学生创新能力,要求参赛项目与企业工程实际相结合,共征集到来自全国93所高校747项作品。
大赛分为区域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将全国参赛高校设置北部、中部、南部三个赛区,经230余名函审专家的评审,三个赛区共评出区域赛一等奖43项、二等奖87项、三等奖130项,区域赛一、二等奖与10项带资项目进入总决赛。因疫情防控需要,本届大赛采用了线上答辩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授奖面。
我院积极组织18级本科学生参加此项赛事,参赛师生共同规划参赛作品,其毕业设计内容尝试解决工业企业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做工作汇报,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参赛作品。这次的参赛经历,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经过形式审查和区域赛评审,我院学子获北部赛区团队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目,个人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1项带资项目。
表1 我院学子北部赛区中获奖汇总表
序号 |
学 生 |
作品名称(毕业设计题目) |
奖项 |
类别 |
指导教师 |
1 |
李昊諝等 |
空地立体无人巡逻系统的陆基自主移动平台设计 |
一等奖 |
团队 |
张亚辉 |
2 |
张 帅 刘 旭 |
液压足式机器人仿生四自由度机械腿设计 |
二等奖 |
团队 |
俞滨 |
3 |
李治澎 |
一种磁流变抛光液性能测试装置设计 |
一等奖 |
个人 |
解明利 |
4 |
郭震宇 |
液压系统用固、液、气三相同步分离旋流器设计 |
一等奖 |
个人 |
张晋 |
5 |
李子腾 |
力线融合式3-PUU并联踝关节康复装置结构设计 |
一等奖 |
个人 |
陈子明 |
6 |
李浩楠 |
基于视觉定位的挖掘机下架底板自动装配机器人系统设计 |
二等奖 |
个人 |
边辉 |
7 |
霍英东 |
引流砂加砂系统设计 |
二等奖 |
个人 |
黄世军 |
8 |
常 宁 |
钢丝绳油气润滑系统设计 |
二等奖 |
个人 |
艾超 |
9 |
和嘉晶 |
隧道自动喷涂装置设计 |
二等奖 |
个人 |
陈子明 |
10 |
王泽旭 |
伺服液压缸测试试验台系统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艾超 |
11 |
郑旭航 |
一种数控轮式磁流变抛光试验机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解明利 |
12 |
刘佳音 |
卡罗塞尔卷取机结构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刘丰 |
13 |
谢秋航 |
可变容积带钢加热炉系统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黄世军 |
14 |
范谨菘 |
基于Speedgoat的液压伺服系统快速原型控制 |
三等奖 |
个人 |
袁晓明 |
15 |
臧凯明 |
多功能液压教学实验台液压系统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艾超 |
16 |
翟金帅 |
串并混联滑雪模拟器的结构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李永泉 |
17 |
赵麒奥 |
电控闸阀自发电装置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张晋 |
18 |
戴文涛 |
自适应悬浮辅助夹具系统设计 |
带资项目 |
个人 |
关亚彬 |
总决赛经过学生线上精彩的答辩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金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6项、佳作奖77项、最具商业价值奖10项、抗疫特别奖3项。其中我院10项入围总决赛,最终获个人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团队三等奖2名。
表2 我院学子总决赛中获奖汇总表
序号 |
学 生 |
毕业设计题目 |
奖项 |
类别 |
指导教师 |
1 |
李子腾 |
运动轴线融合式3-PUU并联踝关节康复装置结构设计 |
二等奖 |
个人 |
陈子明 |
2 |
李治澎 |
一种磁流变抛光液性能测试装置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解明利 |
3 |
郭震宇 |
液压系统用固液气三相同步分离旋流器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张晋 |
4 |
戴文涛 |
自适应悬浮辅助夹具系统设计 |
三等奖 |
个人 |
关亚彬 |
5 |
张 帅 刘 旭 |
液压足式机器人仿生四自由度机械腿设计 |
三等奖 |
团队 |
俞滨 |
6 |
李 昊 崔少康 |
空地立体无人巡逻系统的陆基自主移动平台设计 |
三等奖 |
团队 |
张亚辉 |
大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将以“毕设大赛优秀作品案例集”的形式向全国高校推广,成为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示范,以促进我国各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
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创立于2016年,大赛以“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始终结合机械行业企业工程实际需求,密切关注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的多样化卓越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