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流控元件与装备及液压系统群智能控制与可靠性评估
2010年至今,本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8项,企业委托攻关项目86项。撰写专著、手册以及教材共25部,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三部、十二五重点图书2部,其中著作《土压平衡盾构电液控制技术》获得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320余篇。授权专利131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主持参与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三等奖各5项。
本团队在新型智能化流控元件及装备、液压系统群智能控制及可靠性评估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创新,研发了高铁、船厂、钢铁冶金和航空航天用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等重大新产品项目。近五年完成了Y20、C919大飞机中机身运输车的研制,发明了世界最大的巷道重载液压平板车及系列产品,解决了千吨级大型桥梁施工装备多车联合作业及协同控制、重载大惯量多构型箱梁架设装备设计与控制等技术难题,研制出900吨至2700吨提、运、架全系列国内外首台套千吨级架桥装备,成功解决大型桥梁装备高精度、高效率架设难题。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智能流控元件与装备及液压系统群智能控制与可靠性评估。团队依托学院机械工程国家一级学科,把新型多功能融合智能化海水液压元件及装备、多车并联大型运输装备智能控制、基于产学研伙伴应用相关技术生产的大型成套装备出口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2%,创造了数十亿的经济效益,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成果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负责人简介
郭锐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团队第一负责人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技术专家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液力分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流体元件与系统智能可靠性评估理论与技术研究
成员简介
赵建华 教授/博导
团队第二负责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磁液双悬浮轴承承载机理及智能调控策略
高殿荣 教授/博导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多功能融合智能化新型流体元件及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张伟 教授/硕导
团队第二负责人
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机电液设备的建模、仿真及成套设备研制
牟德君 副教授/硕导
团队成员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串/并混联机构理论研究;空间可折展机构创新设计及分析;自动化生产线机电设备开发。
蔡伟 讲师/博导
团队成员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机液压系统创新设计与可靠性工程
纪云 副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颗粒多相流理论及应用、气力输送机理及过程特性、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王建伟 讲师/硕导
团队秘书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浮式结构物在波浪中的耦合运动响应研究,海洋平台液压气动式张紧立管的动力响应研究
梁瑛娜 副教授/硕导
团队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
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海淡水液压元件仿生表界面设计及其摩擦学性能 调控
1、新型多功能融合智能化海水液压元件及装备
围绕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高压海水柱塞泵原理、浓盐水余压能量回收原理、伺服电机驱动原理以及智能控制原理等有机集成为一体,构建多功能融合智能化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变量活塞电机泵,并开展相关的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反渗透海水淡化关键装备智能化水平、自主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向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教材、手册等共8部,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图1 轴向柱塞液压电机泵

图2 关键摩擦副具有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海水柱塞泵
2、多车并联大型运输装备智能控制
项目攻关完成了复杂环境下千吨级大型桥梁施工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授权发明专利56项,发表论文72篇;获中国机械工业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2项,成果填补了千吨级大型桥梁施工装备技术空白,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适应复杂环境,具有不断交不扰民、绿色建造等优点,为中国高铁3.5万公里里程贡献率达51%,为杭州湾跨海公路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京津城际高铁、郑州四环特大立体交通、南水北调渡槽运架和科威特海湾大桥等600余项国内外交通关键控制工程提供自主研发装备,成套装备出口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2%。形成了产业化,实现了我国大型桥梁施工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及国际市场领先地位,近三年新增生产总值349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对促进国内外公路/高铁桥梁建设、城市立体交通及区域文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图3 科威特海湾大桥多装备联合控制
3、流体元件与系统智能可靠性评估理论与技术研究
项目团队通过 20 余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关,发明了从单一液压元件到多种类型元件及系统并行节能可靠性实验方法,在液压元件多种类可靠性短时评估、液压系统群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增长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国产液压元件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成果应用于海军舰船、中国天眼 FAST 液压促动器群系统、 C919 中机身和长征火箭箭筒运输车、千吨级桥梁施工装备关键核心国产液压元件可靠性评估,保障重大装备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服役,近三年经济效益达 44.89 亿元。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发明专利 39 项,出版著作 7 部、发表论文 75 篇,制定国家标准 5 项,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图4 中国天眼FAST可靠性评估
4、多新型磁液双悬浮轴承承载机理及智能调控策略
为了解决主动电磁轴承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提升受限的“技术瓶颈”,本课题组将静压支承理念引入到主动电磁轴承中,构思了一种以电磁悬浮为主、静压支承为辅的磁液双悬浮轴承,特别适合于中速重载、大承载能力、高运行稳定性的工况。研究成果可以丰富非接触式悬浮轴承的支承理论及其体系,提高非接触式悬浮轴承的运行稳定性及其可靠性,延长服役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向获国家及其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图5 磁液双悬浮轴承测试试验台及其有机玻璃等比例径向模型
1、招生方向
硕士招生专业: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Z2流体传动与控制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085500机械(机械工程方向)(专业学位)
博士招生专业:0802Z2流体传动与控制
2、招生名额
①每年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2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2名。
②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名,专业型研究生10名。
1、专业方向
① 机械电子工程;
② 流体传动与控制。
2、本团队拟招聘青年教师2-3人。
3、基本条件详见燕山大学及机械工程学院人才招聘要求。
团队负责人:郭 锐 13933607767/guorui@ysu.edu.cn
第二负责人:赵建华15933502864/zhaojianhua@ysu.edu.cn
团队秘书: 王建伟18000337696 / wangjianwei@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