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团队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1部。拥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三三三第一、第三层次人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0余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
研究方向:
1、金属材料绿色智造基础理论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1)金属各向异性表征基础,金属缺陷演化的先进观测技术和理论模拟研究;(2)考虑蠕变、组织演变效应的热轧带钢板形变化规律及其控制理论,温度、应力交变载荷作用下考虑组织演化、位错运动等微观机制的超温超载蠕变本构模型及疲劳强度理论研究;(3)低成本极低温用金属材料制备和强韧化;(4)金属材料的热等静压处理;(5)薄带连铸非平衡相变及组织演化行为;(6)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与耐腐蚀机制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高端钢铁联合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重大专利转化项目1项。与企业(包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合作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全面实施、短流程绿色化金属材料制备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图1 金属薄板双向复合加载实验

图2 极地冰区船舶用钢

图3 薄带连铸非平衡相变及组织演化行为
2、金属材料生产智能测控装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中厚板板形在线测量技术;(2)板带轧制系统多尺度能量拓扑模型构建及其控制方法研究;(3)机理和大数据双驱轧制生产全流程智能控制理论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批企业委托项目支持,获2017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应用于首钢迁钢、河钢唐钢、河钢承钢、津西钢铁、铜陵金威等10条生产线,创造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推动了轧机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轧机故障诊断和振动控制技术整体水平。

图4 轧机稳定运行理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先进金属材料生产流程再造及短流程装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短流程ESP精轧机组在线换辊策略及动态控制基础;(2)波纹形核潜艇耐压壳轧制弯曲复合成型理论基础。目前研究成果获河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数控机床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申请发明专利12项。

图5a ESP在线换辊过程示意图

图5b ESP在线换辊过程板带厚度方向楔形区产生、运行、消失现象
4、金属材料服役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主要研究内容:(1)多轴高周疲劳多尺度应力场强理论及疲劳强度预测;(2)冲击荷载下LY12CZ铝合金裂纹动态行为。研究成果对复杂载荷条件关键承载构件的高周疲劳强度预测和延寿技术探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疲劳损伤力学的理论体系。成果提升了复杂载荷条件关键承载构件高周疲劳强度预测精度,提高了构件抗疲劳设计技术水平。目前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发表论文10余篇。

图6 复杂载荷下构件疲劳强度分析与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团队目前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成果中试和工程转化等创新链比较完备的科研运行模式,成果应用于多家大型钢铁和有色金属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在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和推进成果转化、提高我国钢铁生产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绿色智能化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负责人简介
彭艳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院长
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主任
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轧机系统动态控制、金属构件疲劳与延寿、流程再造与轧机系统智能化、板形控制等方面。
成员简介
孙建亮 教授/博导
团队第二负责人
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
全国热处理学会会员
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河北省机械工程领域青年学术英才
主要研究方向:极限尺寸零件轧制成形基础理论研究;冶金轧制设备故障机理和诊断评估理论研究;冶金生产全流程质量诊断追溯理论研究。
石宝东 副教授/博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者
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金属材料各向异性本构关系、特种轻金属(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塑性成形工艺、显微组织调控、跨尺度模型。
王玉辉 研究员/博导
团队成员
中国热处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低温用钢智造及强韧化、金属材料热等静压、生物医学用材料
戚向东 教授/硕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板带轧制工艺及数学模型
郝露菡 副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关键大锻件构筑成型过程界面演化规律及其氢损伤机制研究;高强钢形变-相变交互作用基础研究;低温工程用钢制备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孔玲 高级实验师/硕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金属强韧化及成形技术
徐艺菲 副教授/硕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的氧化、腐蚀机理与防护;金属材料表面涂层的生长机理与性能
王佳坡 讲师/硕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动力学、位错动力学、晶体塑性有限元研究金属塑性行为、镍基单晶合金力学行为(SEM/TEM微观结构观测、蠕变疲劳性能、强度、塑性)、航空航天机械强度、寿命及可靠性
梁建伟 讲师/硕导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镍基单晶合金复杂加载环境下的变形、损伤和失效机理以及表征技术的研究
钱晓明 讲师
团队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铝合金薄带连铸非平衡相变、薄带连铸装备-工艺-组织-性能一体化
邢建康 实验师
团队秘书
《重型机械》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冶金装备传感与测试技术、装备系统稳健控制
刘才溢 讲师/硕导
团队助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会员
意大利冶金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特种合金材料变形机制、跨尺度本构模型、微观组织表征及力学性能分析
李清野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多学科耦合建模与协同优化设计
王亚男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钢增材制造理论及技术
吝水林 讲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系统智能运维;滚动轴承故障动力学;数字孪生技术。
科研奖励:
[1] 大型筒节轧制及热处理控形控性一体化理论技术, 河北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 省部一等奖, 2020年度. (彭艳; 刘刚; 孙建亮; 陈素文; 王玉辉; 刘舣; 邢建康; 刘付强; 孔玲)
[2] 高速板带轧机稳定运行设计理论技术与实践研究, 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 省部一等奖, 2017年度. (彭艳; 孙建亮; 刘宏民; 张阳; 王东城; 戚向东; 李明; 张明; 邢建康; 董志奎).
[3]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的理论体系、数学模型、仿真软件及其应用, 国务院, 科技进步, 国家二等奖, 2005年. (刘宏民; 连家创; 彭艳; 郑振忠; 江光彪; 华云松; 郭剑波; 岳晓丽; 刘玉礼; 王宏旭; 张秀玲; 肖云峰; 张守刚; 于春义; 褚宇鹏)
[4] 冷轧板形控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 国务院, 科技进步, 国家二等奖, 2011年. (张晓刚; 姚林; 王国栋; 刘宏民; 刘军; 俞小峰; 刘相华; 王军生; 蔡恒君; 彭艳)
[5] 带钢平整关键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研制, 河北省, 科技进步, 省部一等奖, 2009年度. (刘宏民; 彭艳; 白振华; 连家创; 杨立坡; 王东城; 马庆龙; 于丙强; 高殿荣; 张齐生; 刘妍; 孙建亮)
论著:
[1] 彭艳, 孙建亮, 张阳, 张明. 板带轧机稳定运行动力学模型体系及其工业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2] Wang Y H, Zhang Y B, Godfrey A. *, et al. Cryogenic toughness in a low-cost austenitic steel.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2, 2021, 44.
[3] Shi B D*, Peng Y, Yang C, et al. Loading path dependent distortional hardening of Mg alloy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constitutive mod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17(90): 76-95.
[4] Peng Y, Guo S, Liu C Y,et a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low-carbon steel during hot rolling proces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2, 20: 1266-1290.
[5] 王瑞鹏, 彭艳*, 张阳等. 轧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3, 49(12): 66-71.
专利:
[1] 彭艳; 崔金星; 王瑾; 邢建康; 刘才溢. 圧延接触界面セグメント化モデルの力学パラメータに基づくロールギャップ制御方法, 2023-01-18, 日本, 7212976.
[2] Wang Yuhui, Huang Xiaoxu, Zheng Yanan, Wang Tiansheng, Peng Yan, He Yanming, Liao Bo. Low-temperature high-strength-and-ductility high manganese steel, and high manganese steel plate and high manganese steel tube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 10,597,742 B2.
[3] 邢建康, 彭艳, 孙建亮. 圧延機チョッククリアランスのオンライン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2022-8-5, 日本, 7118487.
[4] 彭艳, 邢建康, 孙建亮, 崔金星, 戚向东. 一种实时获取负载辊缝信息的智能轧机, 2019-06-21, 中国, ZL201711428879.X.
[5] 彭艳, 刘才溢, 杨彦博, 邢建康, 孙建亮. 短流程ESP精轧机组在线换辊方法, 2019-6-14, 中国, ZL201710801137.0.
1、招生方向
①[博士] [硕士]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②[硕士]冶金机械(0802Z1)
③[硕士]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2、招生名额
①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5-8名。
②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30名。
1、本团队拟招聘招燕山学者各类人才1-2人
2、基本条件详见燕山大学及机械工程学院人才招聘要求。
团队负责人:彭艳 0335- 8057032 / pengyan@ysu.edu.cn
第二负责人:孙建亮13722550756/ sunjianliang@ysu.edu.cn
团队秘书: 邢建康 15903388472 / xjk@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