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装备基础理论与机电系统集成团队
团队从事并联机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30余年,先后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级奖3项、行业奖1项。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装备发展部十三五共用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100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0余人。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并联机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特种机器人创新设计与研发、康复及护理机器人创新设计,团队已在并联机构基础理论及其在舰载稳定平台、生物融合式康复机器人上的应用,特种机器人设计集成,人机多模态交互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果,并与多家企业、研究所进行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负责人简介
赵延治 教授/博导
团队负责人
(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智能变刚度机理、新型护理服务机器人及人机智能系统、侦察、救援与工程安装等特种机器人。
成员简介
赵铁石 教授/博导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并联机构基础理论、并联海工装备、康复机器人。
边辉 副教授/硕导
(机械电子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并联机器人理论及应用、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相关方向。
李二伟 副教授/硕导
团队秘书、机械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高阶运动学理论、海上转运稳定平台智能控制。
周浩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微纳米机构及机器人
1、并联机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围绕舰载稳定、多维力测量、多维隔振、多轴运动模拟和稳定等需求,研究了并联机构构型创新设计、优化、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刚度分析,并应用于多轴运动控制、人机共融多模态控制等。该方向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部十三五共用技术、河北省科技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团队研发的全电驱大型摇摆台(负载23吨)、高速高精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台、解耦自标定重载四分量加载测力平台、系泊浮体质心校准六自由度位姿调整平台、六自由度路况模拟台架、智能系泊系统已应用于相关研究院所。




优化图

高低频双驱动样机

体育训练多维测力台样机

变结构弹簧助力模拟\稳定样机

折叠式液压模拟台样机

全电驱大型摇摆台

高速高精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台



解耦自标定重载四分量加载测力平台

系泊浮体质心校准六自由度位姿调整平台

六自由度路况模拟台架

智能系泊系统
2、特种机器人创新设计与研究
围绕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智能仿生变刚度机理、侦察、救援与工程安装等特种机器人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JCR Q1区论文10篇,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后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 项,主持企业合作技术攻关项目5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6项。



恒雅可比并联机构构型 重力全卸载并联机构 大范围变刚度机理研究



刚柔混合全地形行走救援机器人 智能救援机器人 变刚度多向抓取机器人

自升式电梯导轨安装机器人



蛇形机器人 六足机器人 滚动机器人
3、医工交叉方向——康复及护理机器人创新设计
面向人体运动康复及助老助残需求,基于人机共融理念开展生物融合式康复机器人及新型护理机器人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 项。


可移动式辅助洗浴护理机器人 多臂协作护理机器人


手术模拟培训平台 固定坐姿转运机器人





生物融合式踝、肘、腕关节康复机器人

集“坐-躺-站”于一体的脊髓损伤康复机器人
1、招生方向
招生专业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方向)、0855机械(机械工程方向)、082400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求本科为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本科和硕士均为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
2、招生名额
①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3名;
②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20名,专业型研究生10-20名;
1、专业方向
①机器人智能控制相关方向;
②并联机器人应用与集成相关方向;
2、本团队拟招聘青年教师1-2人。
3、基本条件详见燕山大学及机械工程学院人才招聘要求。
团队负责人:赵延治 13582405396 / yzzhao@ysu.edu.cn
团队秘书: 李二伟 13833526679 / lierwei@ysu.edu.cn